智能手机已经成了日常用品,手机不离手的人不再少数,和从前新品手机已出现就引发大范围的购买不同,如今很多手机新品发布热度下降,很多年轻人已经很久没有换过手机了。
有从业人士称,2014年到2018年时,还是手机消费的黄金时期,消费者平均一年多就换一次手机,然而最近几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经延长到28个月到30个月。
1、换机周期延长原因为何
据媒体消息,近些年来,年轻人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有着“换机焦虑”了。多位消费者坦承,自己的手机已经用了四年,说到不换手机的原因,一个是手机卖得越来越贵,一个是手机没有变革式创新,只是在功能上做些小调整,这激发不了他们的购物欲。
有消费者称,我之前就说过现在很多手机的功能都是“花里胡哨”,实际使用意义不大,单纯的堆数据亮点,真正的长期使用感受并不是特别好。很多手机宣传各种功能,到最后却卡的不行。
还有网友称,以前会留意新手机,现在没兴趣了,都是差不多,能用就行,我又不玩大型游戏;迁移资料真的太烦了,还有各种软件的登陆记录,密码全部要重新输;没钱,经济不景气,钱要省下来吃饭;现在换手机那批人已经成家立业,开始养老婆孩子或者开始换车了,对手机已经不感冒了······
2、折叠屏手机是未来手机形态的发展趋势吗?它是,但没有必要
好比如去年年底内卷得厉害的折叠屏手机,不动声色的互相“掰头”。从IDC给出的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市场约有150万台折叠屏手机,华为占比达49.3%,凭借近半数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位,而三星和小米分别占28.8%和13.2%,OPPO则拥有6.1%的市场份额。但整体来看,折叠屏手机仍属于小众市场。IDC表示,折叠屏手机在国内智能机市场中占比约为0.5%。
折叠屏手机是未来手机形态的发展趋势吗?它是,但没有必要。
本来一个屏幕6寸大小已经很合适了,毕竟这是一部手机,它既不是平板也不是电脑,根本不要这么大的屏幕;再者,折叠屏更重而且更厚,本来一款普通的5G智能手机超过200g就要挨骂了,更加厚重的折叠屏其实不是一般人会选择的,如今购买折叠屏手机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想尝鲜体验,这无可厚非。
话再说回来,大家都是折叠屏,而且最核心的配置用的都是一样的,与普通旗舰机的区别就在于折叠屏可以折叠,如果硬要说有不同,可能就是厂商在自己家的折叠屏手机中加入的自研技术,以及外观设计的微小区别,花上比普通旗舰机几乎多一倍的价格去买折叠屏手机,倒也不必,毕竟如今的折叠屏就像十年前的翻盖手机一样。如果想要找回当年翻盖机手感的用户,其实也不拦着,毕竟都是大家的喜好嘛。
3、手机出现疲乏期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GFK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全年手机销量为3.1亿部,处于近期低谷。结合外部因素以及市场行情来看,短期内的走势还将在低位运行一段时间,暂时没有回暖迹象,预计2022年手机销量在3亿部左右。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截止到2月份,上市新机型累计为59款,同比下降27.2%。新机上市数量减少,也说明了手机市场出现了疲乏期,可能也有手机企业跑去造车的原因导致新机上市数量减少吧。
说到最后,手机厂商缺乏创新力、手机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要求更高等多方面原因都是造成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有不少消费者都觉得换手机不如直接换一个手机壳。如何再次激起大家对新机的兴趣,也是各大厂商需要思考以及解决的问题呀。
4、产业链突围 三大路径浮现
行业大环境不佳,市场增长乏力背景下,手机产业链企业如何自救实现更好发展备受关注。
从记者观察的角度来看,当前手机产业链创新突围主要有三条路径,一为在存量市场上保持持续创新,精耕细分赛道,包括游戏、高端折叠屏市场等。
如一加、OPPO、vivo都在发力游戏领域手机,因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手机游戏用户,艾瑞数据显示在2019年已经达到6.2亿人,已接近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近一半。
再如,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集体突围折叠屏手机市场,目标直指苹果、三星等垄断的高端手机市场,以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和经营质量。目前仅苹果暂未推出折叠屏手机,外界消息推测其要到2025年推出,不过苹果无需着急推出折叠屏手机,因为它本身就是全球高端市场主角。
尽管当下全球折叠屏手机整体出货量并不大,但业界普遍较为看好其未来。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认为,折叠屏是未来2-3年智能机手机市场细分的增量市场,且增速会非常快,预计未来几年将有10倍量级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900万部,同比增长200%。荣耀CEO赵明则更为乐观,他认为今年折叠屏手机市场便能实现十倍量级的增长。
路径二为集体加大IOT领域布局,以更多的手机周边产品的市场拓展帮助企业提升业绩,同时提前占领IOT市场,这是全球主流手机品牌均正发力之事,无论是已经因遭遇了美国限制而导致手机业务下滑的华为,还是其他未受影响的手机品牌,无一例外。
路径三为发力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寄望通过自身过往在行业的产业链、技术、资源等积累,赋能并分羹新能源汽车,如华为、立讯精密、OPPO、vivo、苹果、小米、安洁科技(002635)。
其中,立讯精密、华为、安洁科技均定位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零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OPPO、vivo目前定位为为智能汽车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苹果、小米为造整车。
甚至部分企业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收获。4月21日,安洁科技披露调研纪要显示,2019年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占公司业务收入比例为5.98%,2020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为16.30%,2021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为23.17%,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逐年增长。
安洁科技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配件行业也呈现出景气度较高的态势。
荣耀CEO赵明则坚定看好手机行业,他认为手机行业仍大有可为,仍有较多可创新之处。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电脑科技,新蓝网评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